一件古代藝術品,對文物部門來說就是文物,因為它有文化保護價值;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古董,因為它有增值價值;對收藏家來說就是古玩藝術品,因為它有藝術鑒賞價值。
藝術品的價值特征和分類
藝術品是指凝結著人類各種形式藝術勞動的,有某一具體表現和特定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學價值的物品。
藝術品的價值是多元的,常見的價值包括審美價值、歷史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不同的藝術品的價值各有側重。藝術品的審美價值指人們在欣賞藝術品的過程中會產生美感、聯想和共鳴,藝術品的這一內在價值是無形的,欣賞藝術品的過程是個凈化靈魂陶冶情操的過程。藝術品因其產生的年代不同,不可避免地印有那個年代的痕跡,尤其是文物類藝術品是幫助我們了解和解讀歷史的一把鑰匙。藝術品作為實物資料,較之于文字、民間傳說等更能準確地反映和解釋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表達在物質上并產生了造型,便具有了收藏的價值,收藏的需要又促進了交易的繁榮,正是藝術品的這一收藏價值及人們的收藏需求,使得藝術品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拍賣標的。通過藝術品的交易,可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藝術品投資成了投資理財的重要平臺和渠道,藝術品的收藏和交易也成了一種投資經營活動。
與滿足人們普通消費的物品相比較,藝術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藝術品的非統一性。藝術品通常不是大工業標準化、大批量生產的產品,而是個性化、獨立勞動的產物,它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或者同一民族不同歷史階段、同一歷史階段不同藝術家、同一藝術家不同創作時期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藝術品創作風格各異,其所用材料、技法、表現形式、內涵都可能完全不同,很難統一。
藝術品的非實用性。藝術品創作多是為了滿足藝術家審美表達或者情感流露,不完全是為了給人使用。一些藝術品在其產生的時代可能具有實用功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具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因其存世量少,稀缺而身價大增,實用價值卻被淡化了。人們通過收藏來實現審美或者投資理財,不再使用器物本來的功能,收藏它并不是藝術品本身被使用消耗,而是它的藝術性滿足了人的審美或是投資需求。
藝術品的非再生性。藝術品都是藝術家在某個階段獨創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時間性,而每個人每個階段創作的作品又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同一位藝術家創作的作品,由于時間不同或因流通后種種原因造成的過剩和稀缺等情況,其價值是不同的。而造成不同的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們是非再生的作品,非再生帶來了藝術品尤其是文物類藝術品的稀缺性特點,這就為藝術品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藝術品的非確定性。藝術品的價值具有特殊的不確定性特點。同樣一件藝術品,在一地拍賣可能流拍,而在另一地卻可能拍出高價。人們對藝術品看法的不同,造成了藝術品價值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又影響了人們的出價,于是給拍賣時的競價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藝術品因其具有的非統一性、非實用性、非再生性、非確定性的特點,構成了其價格的差異性,也因此成為了最適合采用拍賣方式交易的標的。
藝術品的種類很多,也很復雜,不少藝術品區別的界限并不很清晰、明顯。拍賣中,一般將藝術品劃分為西方藝術品和中國藝術品兩大類。
西方藝術品又可分為純藝術品和亞藝術品兩大類。純藝術品主要包括油畫、雕塑、攝影、郵票、海報、唱片等,其中油畫是最主要的純藝術品。亞藝術品則是從某種視角分析不屬于藝術品范圍,如鉆石、錢幣、各種紀念品等,但由于國際上拍賣公司往往把其與藝術品放在一起進行拍賣,以致形成難以分別的狀況。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歷史悠久且自古就有收藏藝術品的傳統。中國是藝術品大國,中國藝術品主要有繪畫、書法、瓷器、碑刻、文房用具、竹木雕、玉器、金銀器、攝影、信札、古書、家具、錢幣、珠寶等組成,尤以書畫、瓷器、古書、玉器等為著名。
文物和藝術品兩個概念既有重合又有區別,藝術品可以是文物,但文物不完全是藝術品。藝術品是指藝術家創造的有審美價值的藝術載體,藝術品不等于文物,其中已故藝術家的作品或列入文物年限的藝術品可以稱為文物。但文物不等于藝術品,文物的范圍更寬泛,它的范圍由所在國家的法律來確定,即把一定年限內和一定范圍內的實物定為文物,如偉人用過的生活用品,重要的歷史文件、信件,都可以列入文物的范圍,但它們都不是藝術品。一般來說,文物類藝術品兼具了文物價值和藝術品審美價值,在拍賣市場中尤其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實際經營和操作時,一般把文物和藝術品并在一起,但在拍賣實踐中,拍賣公司若從事文物拍賣,企業資質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拍賣公司若單純從事藝術品拍賣,法律對拍賣公司的資質并沒有特殊要求,但這樣的企業不得經營文物屬性的藝術品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