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墨居第二。唐、宋、元、明清的書法繪畫作品能歷經千百年而不變,墨色如漆,這都是佳墨的功用。那些形制雅致、墨品絕佳的墨碇,歷來是文人雅士、書畫名宿的心頭好。自宋以后,名墨就逐漸成為文人書案上的陳設、欣賞品,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種工藝美術門類,成為人們珍藏的藝術品。

如今,在眾多的拍賣場上,文房小品越來越多地吸引藏家們的視線,而中國的“文房四寶”不僅是傳統書寫用具,它們更具有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藏墨一直被認為是文人的雅逸之舉和情懷寄托,把玩墨錠也漸漸成為收藏市場上的新動向。
藏墨之風盛行已久
“唐宋墨絕世,明代墨珍罕?!边@是古墨收藏圈子里一句流傳甚廣的老話。說明墨自古就受到文人們的喜愛,并加以收藏。據記載,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宋代司馬光、蘇軾尤愛藏墨。大文豪蘇軾不僅藏墨甚豐,而且出于對墨的愛好自己做墨,并提出了自己的“非人磨墨墨磨人”的藏墨觀。
在我國制墨歷史上,名家輩出。宋代有潘谷、張遇、葉茂實等,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時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清代有曹素功、汪近圣、胡開文、汪節庵四大制墨名家。其中宋代潘谷手制“松丸”、“狻猊”等墨,被譽為“墨中神品”。

但古墨是消耗品,而且不易保存,這就使得珍稀古墨存世量非常少。目前,明墨的價格已是天價,全品明墨幾乎不可能在民間出現,大多數被保存在博物館或日本收藏家手中。在市場上出現的以清墨為主,其價格以宮廷制品為上,文人定版次之,墨家名品再次之,普通市品價格最低。
紫金不換名墨難求
圈內人言:藏古墨,實際上是古風回潮。民國之前,一錠清代御墨的賣價是60塊大洋,這在當時足夠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
從1994年至今,國內許多著名拍賣公司都上拍過古墨。1995年,清代制墨名家汪節庵制“御題西湖十景詩彩墨”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經過激烈競價,以人民幣55萬元落槌,創套墨最高價。1996年,翰海公司又將乾隆御制天府永藏墨拍至46.2萬元,刷新了單錠墨的最高紀錄。1997年,古墨市場達到頂峰,但也是從1997年開始走下坡路,一直到2006年到達谷底。

“紫金不換,名墨難求?!惫拍詹氐膹团d起自2007年。這與2006—2007年間很多藏墨的新玩家出現不無關系。特別是2007年時,中國嘉德秋拍中的“文房四寶”專場乾隆御墨西湖十景彩硃墨(十錠)以448萬元天價成交,直接拉升了古墨的市場價位。
近幾年,隨著其它文房拍賣市場上的行情向好,古墨錠的成交亦量增價漲。2015年在保利秋拍上,“清乾隆‘龍香’御墨(一套共10方)”以822.25萬元成交,再次刷新古墨拍賣世界紀錄。

時至今日,古墨錠收藏在文房市場地位日漸顯著,推出的御墨、名墨多以溢價數倍成交。如北京匡時2017年春拍,“清乾隆 御制西湖名勝圖彩墨(一函十笏)”以241.5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18年嘉德四季第51期?仲夏拍賣會中,“清康熙 曹素功制黃海山圖紫玉光墨(一套三十六方)”以126.5萬元成交。
現在拍賣市場最受歡迎的墨品主要是哪幾類?收藏群體主要是哪些人?
目前,拍賣市場上所見多為清代、民國墨,其中御墨、名家制墨、集錦墨(套墨)、文人定制墨最受市場歡迎,成交率與成交價格較高。古墨的收藏群體主要是文房類藏家及書畫藏家,隨著文房類拍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新的藏家也在陸續入場。
拍場上的名墨、御墨,動輒以幾十萬成交,這反映了市場的真實需求嗎?或者說墨錠的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
幽絢精舍專場的拍品都來自楊宗翰及其父親楊恩華先生的舊藏,來源清晰,遞藏有序,加上墨品本身質地上佳,均為御墨、名墨,并且部分帶有老盒和題簽,這樣的藏品出現在市場上必然受到藏家的追捧,這反映了市場的真實需求。
目前,文房類拍品的市場行情整體上揚。墨作為書寫和繪畫的重要材料,它的品質直接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并且高品質的墨有利于作品的保存和傳播,所以目前使用老墨的書畫家也越來越多。無論是作為書寫繪畫的材料,還是收藏品,墨的未來市場值得進一步挖掘。
當然,如果只是純粹追求投資收益,這些年古墨的回報率肯定不如瓷器、玉器和書畫。但古墨收藏有文房氣,且使用老墨的書畫家越來越多,他們懂古墨,知道什么是好墨色,對墨有更高的追求。再加上制墨過程中取煙、合料等環節環境惡劣,從業者越來越少,加之麝香、沉香等原料的稀缺,用傳統工藝制成的好墨錠供不應求,古墨的行情自然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