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青是我琢玉時常落的款。最初使用“素青”是緣由自己想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里說,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一個理想的身份叫“文人”,從帝王到庶民草夫,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文人情懷。而人們在生活中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釋放這種情懷,比如旅游、吟唱、書畫、撫琴、讀書、甚至發微信朋友圈等等,而我的文人情懷就是通過琢玉而釋放。

《說文解字》有言,“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庇袷羌瘜徝篮腿实掠谝簧淼奈幕d體,而玉雕藝術則是玉文化內涵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手工藝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門類。
在玉雕藝術中我卻獨愛陰刻玉雕。陰刻,其歷史可追溯到良渚文化時期,即玉雕產生的最早期,那時古樸的紋樣雕琢中就有大量的陰刻線條作裝飾,到漢代玉雕陰線刻技藝也更趨于成熟,所做雕刻可以細若游絲,但是這些時期的陰刻只是作為陽雕的一項輔助部分,比如人物的發絲處理,衣紋的紋樣勾勒及水波云紋刻畫等等。到后來詩書畫印開始漸漸融入到玉雕藝術中,文人玉牌由此誕生。許多古人因為自己的文人情節而設計制作各種心生喜愛之物,為自己作陪,晉元帝因為喜歡聽風吹竹林的聲音,便做了幾十枚薄玉龍,用線穿掛起來,風吹來時,輕輕搖弋的聲音回蕩在院落中極其美妙。

中國畫中的鉤皴點染,濃淡干濕讓多少人為之癡迷。小時候拿起毛筆蘸上墨汁在宣紙上涂抹出第一幅墨竹的記憶始終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初次接觸玉牌時當輕輕旋轉的砣針落在牌面上的時候我就堅信她是我表達思緒情懷的最好介質,陰刻其細膩的筆觸和獨到的雕刻手法是非常適合表現書畫韻味的,但是毛筆是軟的,而砣針是堅硬的金剛砂焊制而成的,完全不同的質地要表現相同的質感談何容易,毛筆行在宣紙上留下的墨痕,帶出的飛白或是有意或是無意,但是陰刻每一筆都是有意而為之的,將有形化為無形,這也許就是很多人認為的陰刻難度大的地方,正如佛告須菩提曰:“凡所有相者,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span>

書法繪畫是玉雕陰刻的基本功,這里我就不贅述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知道一支好的毛筆她有四德,齊、尖、圓、健,具備此四德之筆,才能寫出更好的字,在陰刻里也必須講究砣針的制作和挑選,砣針的金剛砂需要選擇細度較高的砂燒結而成,這樣的砣針在處理細部會更精微細膩,在雕刻時力度的掌握也尤其重要,特別是在雕刻書法字體的時候,書法寫字講究一氣呵成,在行筆運筆過程中不能反復去填改,描字是書法最忌諱的方式,陰刻也是這樣的,如果一個字筆畫反復填修,其最初的書韻便會蕩然無存。所以雕刻者必須做到下筆前心中有數,對字體的間架結構了然于胸,雕刻時通過對刻刀的輕重緩急的把握來達到筆墨效果。

在畫面雕刻時,對技法講究就更為繁瑣,其中包括微雕、陰刻陽雕結合、局部打磨拋光處理等等。微雕的技法在陰刻里是很重要的,大多數人一聽微雕就聯想到在一個很小的地方刻上一幅很小的畫面這樣才算微雕,其實不然,微雕指的是在畫面中很細微的雕刻方式,比如在雕刻蜻蜓時,它的絨毛,它透明翅膀上的細小網紋,還有雕刻一只棲息在枝頭的小鳥,它的絲羽,它的眼神,小爪,在玉牌上它們或許只有兩三毫米大小,這些都需要用陰刻微雕的處理方式來表達。我們再看古人繪畫的大幅山水里,其實也是有很多細節用微畫的形式去表現的,比如庭中讀書的人兒,遠處悠閑垂釣的老者,有了這些細微的刻畫才能襯托大畫面的磅礴氣勢。

最初陰刻大多是用白描勾勒,再填實的形式去表現 ,但這種表現方式很難體現畫面的濃淡虛實變化,所以我開始嘗試用陽雕陰刻結合的方式去雕刻,并配合打磨的手法,通過光影折射出凹凸來體現物體的質感,這套《憶江南》就是用這種方式表現出來的,斑駁的白墻和粗糙的石頭紋理在反復凹凸雕琢下慢慢顯現,細節部位再用微雕點劃形式加以強化,最后打磨工序也非常重要,陰刻打磨與陽雕工藝的打磨不盡相同,陰刻打磨必須隨行就勢,根據雕刻的凹凸轉折面來打,因為打磨面積往往非常小,打磨油石也需要選擇非常細膩,但往往細油石目數偏高,又很難磨動,必須反復多次研磨才能達到預想效果,在打磨中也要根據畫面不停的調整變化力度,這又是考驗繪畫基本功的時候了,沒有基本功的底子打磨輕重掌握不到位,很可能整個畫面就會功虧一簣的。

在我看來,陰刻是有點小脾氣的,首先對料子的選擇上,陰刻需要上好的材料,無論白、黃、青、綠、紅、黑,她第一條件要求干凈細膩,因為陰刻是需要借助反光面去觀看其墨色效果,在側光反光對比下,玉牌就像一張純色宣紙,陰刻出來的畫面效果就像落墨在宣紙之上,有瑕疵或者粗松的玉料就像干凈的宣紙出現的褶子,直接影響落墨效果。其次打磨一定要干凈,打磨程度要求肉眼達到無絲,只有前期苛刻的要求才會有后期漂亮的陰刻效果。

除了平面玉牌,陰刻玉雕還可以用在圓形拱面器物之上,如手鐲,扳指、壺瓶等,拱面陰刻難度較平面陰刻更高,需要不斷變化雕刻的角度,且極易劃刀,故行筆力度需要非常穩健。在構圖設計這方面除了表現中國傳統書畫,我還嘗試著用陰刻的方式去表現水彩畫,油畫,素描等藝術形式,讓陰刻更富趣味。

縱觀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歷史,陰刻技法作為一門獨立的琢玉藝術表現形式才剛起步,路還很長,會很艱辛,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種修行,我愿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